制造业是山东经济的根基所在、优势所在。山东也是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,产业实力雄厚,也是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
随着数字化时代奔涌而来,数字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。在山东,也涌现出一批走在世界前沿的工厂。未蓝科技CEO柏隽和青庐创始人马翠探访了10家山东标杆工厂,去触摸时代心跳,发现那些走在世界前沿的山东工厂正在发生着或已经发生着的变革。

60后“山东硬汉”的专注与坚定

提到智能制造,一个被反复展示的典型场景是:宽敞明亮的工厂车间里,机器人、机械臂、显示屏、传送带等等设备组成的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,旁边几乎看不到一个人,机器们在看不见的信息流指挥下,迅速而又准确地完成一件又一件产品。
今天我们探访的,恰恰是“制造”这种“典型场景”的工厂——力鼎智能装备(青岛)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力鼎”)。
从左到右:青庐创始人马翠、力鼎创始人刘宗毅、未蓝科技CEO柏隽
作为机械装备领域中卓越的智能产线提供商,力鼎不断聚焦细分领域,客户遍布乘用车、商用车、航空航天、轨道交通、工程机械等行业,为一汽、中车、吉利、潍柴、中联、三一重工及航空航天、军工客户等国内龙头企业交付了百余条大型智能产线。
而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力鼎创下多个行业第一,已是无可争议的隐形冠军。
力鼎的创始人刘宗毅,一位“60后”山东硬汉,也让我们再一次验证了鲁商的务实性格。
这种务实不只是踏实肯干,还有一种站在高处也能够向下看,往眼前看的心态和能力,他们明白属于实业的发展规律,因而对企业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更为呵护,用心浇灌,满怀耐心和毅力静待成长。
他们对产品如此,对人才也是如此,这样的企业往往有着更为深厚的根基。
创业如长跑,这是鲁商共有的品质,在环境急速变化的今天,这种品质可能是带领企业穿越迷雾、跨越经济周期的关键定力,因而也显得更加难能可贵。

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跨越周期?

2012年,中国机床到达了一个巅峰,之后是行业业绩的全面下滑。内外交困的寒风来袭,行业周期的反转让彼时的刘宗毅感受到了彻骨的寒意。
2004年创立力鼎,刘宗毅亲身体验了中国机床行业突飞猛进的岁月,高速增长的光环下,品质似乎不再重要,当下行周期到来,可以发现到处都是“光屁股”的企业。
刘宗毅对制造业是有感情的,20岁进入机电公司,后来改制到力鼎的前身,他从机床贸易做到实业,近40年的岁月,青春、朋友都浸润在行业里,明白“工业之母机”的特殊性,“做工业,起码技术品质得领先”。
这正是企业名“力鼎”的来源——英文Leadwin,取其领先制胜之意,而中文又有齐心合力,实现鼎盛的含义。
尽管在品质、服务上比别人更加用心,但力鼎似乎也无力逃脱“周期”。
面临转型的时刻,刘宗毅想:我怎么能做点有意义的事?
对于后来选择金属切削智能产线,先他人一步进入自动化和数字化结合的发展方向,刘宗毅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强的预见能力,而是“发现客户有自动化的需求,就开始做了”。
摸着客户需求过河,刘宗毅带领力鼎转身投入的,是一个庞杂错综的市场。需求确实存在,但客户的需求零碎不成规模,还需要数字化的加持,刘宗毅就组建了数字化研发团队,做流程、排产、报工,甚至ERP;后来物流起来了,又做立库、AGV……
“我们什么都能做,意思就是什么也都做不好。”刘宗毅说,“低头干活,最怕战略上出问题。”
他也大把从外地招聘专业人才、管理精英,最后市场的反应最真实,2016年,订单断流达半年之久。
生死攸关时刻,刘宗毅做了三个战略性的转变:
  • 以客户为中心,100%按期完美交付;
  • 聚焦金属切削典型零部件智能产线,推动标准化和模块化;
  • 加大智能控制、视觉、检测等核心技术研发。
这体现的是三个战略力和三个思考:
  • 以客户为中心,100%按期完美交付——动力,客户最需要什么?
  • 聚焦核心产品——定力,什么做什么不做?
  • 聚焦智能控制、视觉、检测等核心技术研发——能力,力鼎未来的推动力是什么?

为客户“交钥匙”

2012年前做贸易,力鼎做的是“交钥匙”的工作。机床的“交钥匙”,是指让用户拿到机床“钥匙”后马上就可以生产合格的产品。
这考验的是贸易商对客户工艺的了解,因为涉及到诸多技术环节,需要把客户的智慧融入到整体的解决方案中,其实是一项综合要求很高的工作。而在转型做自动化之后,刘宗毅将这项“传统”保留了下来。
2013年,某知名零部件企业需要一条数字化轮毂自动产线,作为多年的合作方,刘宗毅陪着企业负责人与进口自动化厂家谈合作,对方报价远远超出了客户的预算。

客户现场-冲焊桥壳自动线
刘宗毅起了心思,他回到力鼎找自己人一起研究,这事咱们能不能干?
单凭自己人干不了,他就带着团队走沈阳、上海,跑日本、韩国,做考察做调研,和专家一起多方评估后,把价格压缩到了进口厂家报价的一半。
但当时的力鼎,说破天也就是一家模具加工厂,能不能做产线?客户认为,干事就看人,刘宗毅和客户合作许多年,做事认真靠谱,于是力排众议与力鼎签了合同。
刘宗毅带着员工一起吃住在车间,其中困难无需多言,熬了大半年,最终按期交付。客户现场80多个单元联机,生产线轰然转动,刘宗毅守着第一批轮毂下线,心潮澎湃。
随后,把“卡脖子”的点作为公司下一步的研究方向,筹建各种视觉、打磨、检测实验室,一步一步达成完美交付。同时力鼎聚焦细分市场,以客户工艺为核心,逐步打造轮毂、转向节、壳体、变速箱、FMS、火车轮、阀体等标杆产线,形成整体智能化产线“交钥匙”解决方案。
到今天,力鼎最显眼的技术成果之一,便是重卡轮毂装配自动化生产线,整线满足5类产品的装配,兼容前后车桥共70多种轮毂总成的装配,包括零件上下料、部件装配、总成装配、总成检测等,还具备可扩展能力。
沿着这个路径,2021年,力鼎的冲焊桥壳总装自动化生产线入选山东省首台(套)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,填补了行业空白。
包括数字化也是为客户“交钥匙”而服务,因而砍掉了诸多看似“高大上”的方向,聚焦到了对产线的控制、感知和预测技术,最终形成了力鼎产线在智能控制方面的突出优势。
三年前,力鼎便投入扁线电机的研发,在项目交付过程中,产品逐步迭代,不久前,力鼎为一家汽车龙头企业成功研发生产了一条定子、转子、绝缘、总装一体化的新能源扁线电机智能装配产线,将在新能源动力系统的垂直方向一争高下,为力鼎打造第二条增长曲线。
聚焦客户的需求,选择熟悉的行业、细分的领域深耕下去;技术研发上,聚焦核心产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拓展,力鼎已经打通了包括航空航天、军工在内的许多细分行业,并且因为做精做专的技术突破,成就了多个行业第一。
力鼎半路转型,能在巨头林立的工业大省山东站稳脚跟,靠的正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动力,聚焦核心产品的战略定力。

能被看见的“标准化”创新力

从企业的角度,非标自动化客户的需求千变万化,绝大部分的项目无法复制,决定了非标自动化的企业规模有着行业天花板。力鼎如今3个产品部、3个研发中心,300+人的规模,在行业中已算是佼佼者。
发展到一定规模的非标自动化企业,要么会向“小型化”发展,专注某一细分领域,锁定固定客户,要么就会向“大型化”发展,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运作。
然而从力鼎创业开始,就把非标的模块化、标准化纳入了发展规划。
同样,不是对市场的预见,而是对人才的看见,引领了力鼎的这一先发优势。
创业期间,刘宗毅发现力鼎留不住人才。招聘来的大学生,经常做一个项目就要走人。
怎么回事?一梳理,发现公司的流程有问题,招进来一个新人,安排上岗就让他自己画图纸,“企业原本有的积淀没能给年轻人赋能。”结果常常新人画出来的是废品,还可能导致企业损失,“来到力鼎,不但没有价值感、成就感,收获的只有挫败感,肯定不愿意留下来了。”
怎么把沉淀的经验赋能给新人呢?刘宗毅想到的是非标的标准化、模块化。
一个设计完成,老员工要负责把设计分解,使之能在PLM(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)上进行输入输出。年轻人进入公司,可以直接调用这些资源,即使没有经验,他们的设计也有最基本的保障,可以保证交付不出大的状况。而在此基础之上,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标准化、模块化甚至成为了力鼎创新的一种模式。
因为每个项目都面临着挑战,力鼎鼓励员工,甚至是新员工大胆设计,哪怕是一个手爪、一个滚刀,能在当前的项目中提升效率,都会被上传到PLM。
当下一个项目再调用这个模块,大家就很容易评估,这个机器结构的设计是不是优于其他。创新的内容能够被直接看见、对比、引用,也就能被直接转化成新的标准化工件。
小的机器结构,或是提速了2秒的图像处理速度,在力鼎都是创新,都会被看见,被奖励。
多年来,这些东西慢慢沉淀,搭建起了一个力鼎自己的资源库,是力鼎能够扎根多个细分行业,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根基。

“慢”团队的六要素

力鼎在青岛土生土长,其实并没有享受到“工业大省”的地利。相比烟台、潍坊,青岛缺乏工业基础,没有配套,人才基础也不好,刘宗毅认为,力鼎走上了一条“慢行道”,是环境逼出来的。
前面讲的“交钥匙”“标准化”,都不是通过快钱投资、空降人才能够完成,而是需要文火慢熬、经年累月地沉淀。
“走捷径未必能走通。”刘宗毅相信,图快不如图慢,做工业尤其如此。生长于工业大省,这似乎是刻在鲁商基因里的共识。
所以对人才的选择,力鼎也形成了自己的标准,除了专业性强的技术人才可能会外招,多数的管理层都是在企业里慢慢培养起来的。现在的新进人才,特别是管培生,核心考察四个基本素质项:客户至上、目标导向、责任担当、先公后私。
对于非标项目而言,一条产线需要许多不同专业的人通力合作,所以力鼎并没有严格划分部门,而是以客户为中心、以目标为导向组建项目团队,让员工的能力和热情能够发挥到关键处。
而对为人的考察,刘宗毅最为上心,“企业要发现他的潜在诉求是什么,潜在特征是什么。”方式也很简单,“聊天就能聊出来。”
在他看来,先公后私、责任担当都跟学识多寡没关系,而是个“基因”问题,一个人能不能做成事,全在“责任基因”。如果总在计算小利、私利,而不以目标为重,或是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外部环境、推到客户身上,那么这个人是绝难成事的,也不会成为力鼎的培养对象。
有了机制和方法,力鼎今天的目标,是想成为一个共创的,让员工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。
力鼎如今的首席装配技师吴志强,跟着刘宗毅从无到有做产线,当过光杆司令、睡过叉车,他认为,在产线转动起来的那一刻,所产生的价值感、成就感胜过了一切。
当然,十多年过去,力鼎对做事的考察也形成了两个“基本素质项”:极致、跨越。
“一个自动化公司,一个做工业母机的公司,必须要有极致的精神。客户做自动化的目的,就是要覆盖“三班倒”,要24小时不停工,产线是不是足够稳定?设备能不能保证运行?设备、装配、调试……每个环节的人员是不是都做到了极致?”
“每一条产线都是一次挑战,是翻山,都有困难、有风险,我们是不是卯足了劲去跨越了?”
客户、创新、团队、责任、极致、跨越,这是力鼎“慢行”的六要素,也成为了力鼎的核心价值观。
就像不同植物的成熟期都不一样,企业的成长也是有规律的,有的可以快一点,有的恰恰需要慢一点,在机械制造这一领域,在非标自动化这一行业,只有慢慢地扎根下去,扎得够深,才可能支撑起覆盖不同行业的“叶茂”能力。

创业如长跑

经历过行业周期、企业生死的沟沟坎坎,刘宗毅自身的心态也发生了不少变化。
他原本偏好比较剧烈的对抗性运动,比如乒乓球、篮球、足球,但随着年龄增长,他开始喜欢跑步。“好像比以前能耐得住寂寞了。”刘宗毅说。
在跑步的过程中,身体在惯性牵引下规律前进,大脑却可以空下来,不受约束地放飞思绪,纵情思考。
过去,他的喜怒哀乐都被收入的一串数字,被金钱所牵引,但投身实业之后的慢,反而让他体会到了一种使命感,“创造一个平台,让更多人在这里实现自我价值,把这个事能做好,这反而成为我们的一个信仰了。”
未来,更多的成就感也不是来自实现多强的技术突破,而是“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出多少人才,这成了一个比较自豪的事情。”
包括企业的传承问题,刘宗毅从来没有打造一个家族企业的想法,反而更倾向于将企业交给一个团队——从力鼎这片土壤里生长出来的、带着力鼎基因的强大团队。
刘宗毅注视眼前,但也从未忘记抬头望天,当经济的下行周期带着寒风轰然而至,他也时常思考,爆款思维要如何应用到非标行业?力鼎能不能够打造单品?这能不能助力力鼎跨越另一个周期?
这将是一场长跑,或许就像两千多年前那一位为雅典传递胜利消息的士兵那样,在马拉松海边带着喜悦持续奔跑,而终点,将是中国制造领先世界。
隐藏内容
本内容需权限查看
  • 立即注册,登录即可免费观看或下载全部内容
声明:未蓝云内容中心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